观点比较:中、非、欧对中非峰会的看法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观点比较:中、非、欧对中非峰会的看法

凯瑟琳娜 霍夫曼(Katharina Hofmann)、尤根 克莱茨(Juergen Kretz)米歇尔 尤里(Michael Roll)等

2007

《国际政治与社会》,2007年第2期

library.fes.de/pdf-files/ipg/ipg-2007-2/07_hofmann_us.pdf

原载于《国际政治与社会》,2007年第2期,

网站地址:德国波恩library.fes.de/pdf-files/ipg/ipg-2007-2/07_hofmann_us.pdf

 

概要:

本文主要以中非峰会的结束为讨论的起点。援引第三次中非峰会(FOCAC)中的48国元首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认为这是中非建交50后的又一里程碑,是一种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体现。因为中非达成了未来三年的具体投资项目和发展援助计划。包括30亿美元的信誉额,和20亿美元用于购买中国商品的优惠贷款,是2009年援助金额的两倍。

接下来,作者简介了中国非洲年的背景,认为FOCAC无疑是2006中国非洲年的顶点,胡温出访非洲并和各国签署大量双边协议。目的在于获得非洲的政治支持、市场以及资源。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三大贸易对象,总额达到5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1000亿。中非确保在国际论坛中相互支持,在《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重启多哈贸易回合和增强非洲国家在国际组织中作用达成了共识。非洲国家还表示了一个中国的立场。中国确定了到2009年下一届峰会应达到的一系列援助目标。中国与欧盟和美国不同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深受非洲国家欢迎。在美欧就人权等问题制裁一些非洲国家时,中国的实用主义显现了效果,其在非洲的投资得到了非洲国家的肯定。

文章以中国、非洲、欧洲的顺序阐述三方面观点,指出中国将成为中期内非洲最重要的外部角色。但是其带来的经济、政治上的机遇和风险尚不确定。

中国观点:大舞台,大剧场?

中国已经将和非洲的关系上升到一个完全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现今最大的政治是国内稳定,稳定必须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保护原材料和市场在这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国企纷纷改革,发展海外战略。非洲作为一篇高活力、低竞争的广阔天地备受中国关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中国当然希望扩大其影响力。尽管中国的“双赢关系”存在弱点,但仍强过西方在干涉和无私之间摇摆。

西方批评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但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向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尽管中国的外交中心仍然在美、俄、亚洲和欧洲,但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在和FOCAC的合作中和欧洲平起平坐的愿望,已经彰显了她的国际影响力。

南非观点:首先要建立关系

南非是中国在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南非还有着巨大的公众和政治利益。双方强化南南合作的愿望和联系在一起,比起援助对象,南非更认同自己是中国的贸易伙伴,把自己定位为非洲大陆的领导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她需要中国的帮助。

双方最早的互信建立在中国支持非洲解放运动上,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框架下成功的发展了和西方不同的成功模式,这让非洲十分尊敬。总体来说,南非对中国的看法在极度羡慕、实用主义政治和感到威胁之间摇摆。

肯尼亚观点:远东的礼物

对肯尼亚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友善的新捐赠国。中国在肯尼亚被西方忽视的医疗、教育、通讯等社会基础建设方面捐赠了8400万美元。肯尼亚的东方指向政策是务实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指称中国的无条件援助,使西方改善非洲国家执政的努力落空。但肯尼亚认为,西方不对非洲完全开放市场,而是进行有政治条件的援助,已经让非洲疲惫。他们欢迎中国的,例如在苏丹和津巴布韦的无条件援助。

欧洲观点:对新型伙伴关系的怀疑

中国和非洲的密切合作吸引了欧洲的关注。欧洲认为中国大举进入非洲,完全是因为其对非洲资源的欲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批评中心首先在于,中国和其他援助国不同,不对非洲国家的执政方法、社会和环境标准做出要求,放弃援助的政治前提条件。认为,这是对OECD为人权政策所做的努力的破坏。第二个批评要点在于,中国的援助缺少透明。欧盟委员会要求中国公示援助细节。第三,资源非法开采和买卖往往导致武装冲突,而中国是第二大对非武器输出国。另一方面,西方也肯定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在2005年拉动非洲经济提高五个百分点。但是,总而言之,欧洲上空漫布的仍是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怀疑主义。

归纳和前景

也就是说,作者以多方观点试图证明了同一件事,即中非关系的增强,戏剧性的改变了非洲大陆的投资环境。传统的对欧洲和美国的依附关系,突然间多了一份选择的余地。对非洲来说,与中国的关系,使得他们不再单单是受援助国,也成为了贸易和投资的对象。欧洲和美国的批评被解读为对中非嫉妒,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使得它的批评失掉了合理性。对中国而言,进一步加强中非合作,无疑是必然趋势。西方、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对每个方面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