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中国-非洲 苏丹经验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欧盟-中国-非洲 苏丹经验

阿里·阿布达拉·阿里 教授(Ali Abdalla Ali)

2007

苏丹论坛报

概要:

本文从中国-苏丹关系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欧盟-中国-非洲三者的关系。首先,援引欧盟官方评价,认为欧盟应该同非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满足非洲最重要的需求,与中国在非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分庭抗礼。

接着插入对2005年10月的约翰内斯堡,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在非洲;掠食者还是发展伙伴”的学术会议的叙述。指出中国和苏丹的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和在今天,差别非常巨大。而其实这种巨大的落差式的变化,是由欧盟和美国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毛后期的中国奉行不插手他国国内事务的原则,只专注于经济、贸易和援助上。因为中国知道任何附带条件都可能让非洲接受不了。但是中国人通过在援建项目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逐渐传播了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富有献身精神,懂得自我否定,尊重当地的法律和文化,受到包括苏丹在内的非洲各国的欢迎。当时的苏丹军政府元首Nimeiri在冷战期间访华,和毛建立了良好关系。在Nimeiri邀请中国帮助开采苏丹石油,毛竟然建议苏丹转向求助美国,因为美国具有中国没有的技术和金融实力。中国当时的建议使苏丹政府非常地信任中国人。当苏丹因其在海湾战争中的立场被西方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制裁,被欧美遗弃,只有转向亚洲,求助于中国、马兰西亚等国。中国无条件的给与的援助,就像1959年苏丹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一样。之后,中国帮助苏丹成为石油出口国。而想要依靠欧美达到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中国的作为并非为苏丹甚至非洲全部接收。中国早先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建立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上的,对能源利益的实用主义考虑被放在次要位置。意识形态/道德左右政策,这对共产主义制度来说,弊大于利。邓小平的市场指引的经济改革开始后,意识形态和道德,让位于能源政策和国家利益。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活跃角色,顺理成章接受了苏丹开采石油的邀请。现在中国已成为苏丹第一大的贸易伙伴。事实上,苏丹成为了中国的跳板,在苏丹之后,中国进入了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坦尼亚等。散布在苏丹各个工程的中国人不下10万。中国人在其他领域也快速进入苏丹。比如航空旅行社和国际直航。中国商人也进驻苏丹零售业,他们比苏丹商人更有竞争力。据可靠来源称,未来几年中国城在苏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中国人通过他们对市场含义的不同理解,而渐渐夺走了本地人的工作,抢了本地商人的合同,为得到他们想得到的铺路。这样的故事在非洲屡见不鲜。在被意识形态封闭了50年之后,一旦打开,人的意识难免困惑。苏丹移民局开始以不会说本地语言为由拒绝外国人入境,包括中国人。

苏丹和非洲之所以都容忍了之前的状态出现,因为开始时不知其中坏处。中国人行事低调,深居简出,抱团对抗一切可能的侵害。苏丹人可能不喜欢现在的中国人的举止和改革开放前大相径庭,但从不打搅中国人。因为,多数人都认同,美国和欧洲都对他们的前殖民地不屑一顾的时候,苏丹不得不和亚洲交往。美国和欧洲对待非洲人,总是要求条件,带着宗主国的架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得人心,而欧美失去了心地单纯的非洲人民。苏丹政府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被迫的。

不可否认,欧洲问题秘书长Manuel Lobo Antunes的说法很受欢迎。因为多数非洲国家,包括苏丹都处在东西方的平衡点上。欧盟这个决定来的有些晚,但晚胜于无。欧盟和非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个简单的任务,因为中国也有自己的战略和设计。中国计划让非洲国家同意一系列的援助协议,包括改革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机构、大学、军队、警察等等。中国看起来不仅需要保证能源和资源的供应,而且企图重建非洲国家的社会机构和制度,掌握这些国家的决策过程。作者称之为“自愿殖民”。欧洲人对前殖民地的忽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欧盟应该重视非洲,但是非洲发展的真正出路,不在欧盟,不在中国,更不在美国。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