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经济学诠释与中国传统观念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奢侈:经济学诠释与中国传统观念

黄敬斌

mai 2008

经济评论

中国文化传统中“奢靡观念”的归纳: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奢靡”现象包括以下内容:(1)某事项的花费超过该事项的基本需要;(2)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3)某消费与个人(或部分人)的收入不相称;(4)消费者攀比浮夸,或某事项仪式诡异繁琐;(5)从事或过多地从事工商业,追求财利;(6)违背伦理纲常与等级秩序。

奢侈的恶果:

对“奢侈”的判定和理解既然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明清时期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议论来看,在当时“奢”一般被认为是社会风气败坏的一种表现,从纯粹经济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对社会和家庭财富的浪费,导致民众“家无余储”,损害民生;进一步导致百姓“舍本逐末”、“僭礼逾制”、“嬉游废农”,带来追求淫逸、贪欲的恶习,更最终影响到世道的盛衰、国家的治乱。陆陇其说,“世运之盛衰,风俗实为之”,而维持风俗的根本要求,是要做到“淳而不骄,朴而不侈”。 “明清时期的正统观念中,‘奢靡’是被当作消极的社会现象与生活方式来对待的,认为对其应全盘否定、严加批判、及时纠正。而且就经济层面而言,

一般也强调其负面影响。”

无疑地,道德说教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力量的深刻作用。把日常消费的“精美化”和“铺张”,视为对财富的侵蚀和浪费,而节俭和勤奋带来富足,这是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条件下,从农民经济的自足性特点中产生的朴素观念。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