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协调可续视野下的城市五生态体系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平衡协调可续视野下的城市五生态体系

王震国

novembre 2009

中央党校2008年立项课题

生态化可持续,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本课题在简要阐述生态的基本理论与合成概念、人类的历史演进与第四文明、永续的观念倡导与城市生态化的同时,对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的大生态化作了七个方面的重点描述,包括——

首创了城市大生态化的“五体系”基本框架,即:永续的自然生态体系、循环的经济生态体系、稳定的社会生态体系、健康的人文生态体系、适应的行政生态体系。

  建构了与“五体系”匹配的生态链,即:自然生态链、经济生态链、社会生态链、人文生态链和行政生态链。

  明确了“五体系”链内与链间的多元关系,如:人类需要与自然可能、人类排泄与自然承受、人类改造与自然平衡、人类反哺与自然修复、人类防范与自然报复等等。

生成了“五生态关系”的评价公式——S=L÷A×R ,即:“可持续发展力”(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于:“承载极限”(Load limit)除以“可能影响”(may Affect)乘以“科学调控”(science Regulate)。在这个关系式中,“承载极限”,主要是指可能拥有的自然资源及其能够应对人类损毁力的环境承载因素,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回归与修复;“可能影响”,主要是指自然本身的自我损毁因素,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一切索取及其相应的活动所形成的损毁;“科学调控”,主要是指当人为影响超越自然承载能力时,行政与科技作为调控力就会作出调剂,但这种能力应该而且只能限于自然允许范围之内。

  确立了“五生态体系”的评价指标,即:城市自然生态考量指标与相应权值;城市经济生态考量指标与相应权值;城市社会生态考量指标与相应权值;城市人文生态考量指标与相应权值;城市行政生态考量指标与相应权值。

  提出了“五体系”的建构策略,包括:构建大生态化的价值观、发展观、消费观、社会观、行政观;构建实现大生态化的分步战略;制定实现大生态化的保障政策与法律法规;构建适应大生态化的管理体制、协调机制、运作队伍;确定由非生态化到大生态化的调节路径、调整节点、调节力度;把握由非生态化到大生态化的推进节奏。

  揭示了“五体系”的实践价值,即:有利于形成一套城市大生态化发展的、具有法理和操控意义的运作范式;有利于城市领导者依照科学发展视野下的新环境价值观,更新理念、优化决策、创新战略、完善体制、规范服务、有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