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

李向平

《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3期,pp.42-56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变迁历程多彩多姿,在其现代性问题层面上,与革命话语关联密切,并分别以“应用佛学”、“革命佛学”、“人间佛教”、“单位佛教”等历史形态,呈现出复杂的“革命走向”,衍生出相当丰富的现代性问题,影响迄今,深刻难解。因此,着眼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建设,试图对此类问题略加梳理。

本世纪初年(本文以20世纪为一现代概念),萌生于中国佛教界的“人间佛教”思潮,正是在佛教革命或革命佛教的思潮的遮蔽之下获得演进的。它正好是20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中的一股社会思潮,并受到革命思潮的左右,与之相映成趣,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佛教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现代性问题。

一、佛教革命及其现代性问题

佛教作为国粹,乃是现代中国民族感情和社会价值整合的表达形式之一。在其与政治革命结合的时候,尤其是在反满排清、驱除达虏的革命中,佛教精神,无疑成为“汤武革命”的历史重建中顺乎天命、应于人心的价值诉求,可以协同实现国粹精神与民族革命的整合。

伴随着20世纪初年政治革命的萌动,具有革命资格的往往是佛教,而非儒学。

现代中国的佛教革命,事关中国人的宗教革命,事关文化信仰、思想、意识形态的现代变革。

当现代中国的政治风潮,裹挟着佛教革命转会于政治革命之时,就极有可能摧毁已有的宗教传统,按照政治革命的需要重建“革命式宗教”,或制造一个“宗教式革命”的样板。

二、佛教革命的不同表征

20世纪的佛教革命,因时代变迁,革命主题的转移,呈现阶段性变化。在革命对象、革命词义及其思维方式的转变时,佛教革命也会体现为不同的时代效应,显现为不同的价值意蕴。本文分别论述各个阶段的“革命”特征。

(1)“应用佛学”阶段

(2)“三大革命”阶段

(3)“人间佛教”思潮

(4)“单位佛教”阶段

三、佛教革命的历史效应

传统佛教向现代佛教形态的转形,本应伴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然而,由于这一新陈代谢的过程往往为汤武革命的历史重构不断地遮阻,故尔现代佛教形态的获得,无法在社会变迁或社会分化的基础上进行,只能服务于新式国家宗教的再建。在真正的社会变迁、社会分化得以逐步实现的时候,它们不得不进行最不情愿地分工。惟有此时,佛教才能真正地回到人间、人间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