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督教神学哲学在中国的翻译和吸纳问题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关于基督教神学哲学在中国的翻译和吸纳问题

何光沪

《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pp.55-63

本文认为,在作为另一种传统的基督教神学和哲学在中国广义的翻译和吸纳过程中,掌握书面语言因而颇有社会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会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同时指出,在中国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中,对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乃是儒家思想和实证理性。文章从这一处境出发,分析了上帝观、创世说、原罪论等基督教基本观念在翻译吸纳过程中的适应和困难,列举了这一过程中的十组优先选择并说明了理由,最后强调了翻译者作为开放的探索者的重要意义。

一、 理解另一种传统

基督教神学和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吸纳,必然会涉及一种传统中的生存者对另一种传统的理解。一方面,基督教著作的当代中国读者作为思想较为开放的中国人,在其生存环境中,都程度不同地怀有“对过去的疑问,对现实的困惑,和对未来的期望”,这构成了他们理解另一种传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基督宗教传统的理解,必然带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存经验和思维方式,也必然要通过负载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汉语,即含有古代汉语成分的现代汉语来进行。

二、 书面语言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从来受到未能掌握书面语言的民众极大的尊重,因而对社会的塑造有巨大的影响。中国社会对外来传统理解和吸纳的程度与方式,受到知识分子的影响更大,因为对外来传统的翻译和解释,多半也是以书面语言进行的。

三、 两种中国传统

儒家传统被称为“大传统”,表明它在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基本上占据统治地位的话,那么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由于基本上处于非官方地位而被称为“小传统”,如果把体现了中国人宗教性的儒释道三教和民间宗教称为中国“古代传统”,那么,从20世纪初叶以来大大改造了中国人思想的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唯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等,就可以称为中国的“现代传统”。

四、 儒教与理性

景教初入中国时,寻求“同点”的对象应该转向儒家而不是佛道;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基督宗教的自由传布,恰好是中国社会逐步受到西方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等的巨大影响;现在儒家思想又重新开始进入知识分子的思索范围。至此,儒家传统和理性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状态。

五、 六大观念的传递与吸纳

首要者乃是作为万物本源或创造者或主宰者的上帝的观念;另一重要的基督宗教观念或论题即“创世”;第三个重要观念或论题,即“罪”或“原罪”;与此稍有关联的,是被称为“神学难题”的“恶”这一现象;还有一个极其核心又极其重要的基督教神学课题,即是基督的道成肉身和神人二性问题;在此应该提到的最后一个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个基督教观念或课题,是末世论。

六、 十项选择

我把哲理神学、道德神学和文化神学称为“从下往上”的汉语神学进路,正如把从上帝论到基督论的方法称为“从面到点”的进路一样。

七、 翻译者与探求者

翻译是一种从外向内的引进工作。但是,翻译离不开吸纳,被译出的东西好像一个客人,而

读者好像主人,译者就好像向导。释译决定了世界的宗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