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世界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重建“世界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石斌

《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 pp. 10-15

(一) 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

至少自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以后,中国就已被纳入现代国际体系,进入“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价值体系与国际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个西方主导的外部世界所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国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自强不息甚至通过革命打破这个秩序,舍此别无他途。换言之,尽管中国早已进入国际体系,却不仅没有“融入国际社会”,相反从根本上是很反感这个西方主导的社会的。

在西方社会看来, 1949年以后的中国先后经历了国际体系的“挑战者”、“改革者”和可能的“维持者”等角色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正式迈出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然而,这种外交态势似乎并未打消外界的顾虑和猜疑,中国的国际身份反倒变得复杂起来。

(二) “世界之中国”需要核心价值观

现代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核心价值观。国家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凝聚全民共识、维系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也是处理对外关系、塑造国家形象的思想坐标。急剧的变革导致传统与现代价值的激烈冲突,国家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视线已然模糊。中国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实力增长并不自动导致国家形象的改观。中国的崛起想必也不能单指经济增长,还包括政治进步与文化复兴。文化复兴当然包括价值体系与道德秩序的重建,因为道德价值观正是文化的核心。总之,重建国家核心价值观与外交价值观以适应全球化潮流和中国自身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三) “两只眼睛”看世界

历史上的大国,无不对国际社会的基本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有当自身的主流价值体系清晰、完善之后,才有可能从中提炼出本质的从而有可能为其他民族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建构及其社会凝聚与秩序整饬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基于广泛的社会共识,有赖于政治领袖、社会菁英与全体国民长期的共同努力,不可能单靠国家权力或少数人的意志强行灌注,毕其功于一役。

无论“世界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由哪些要素构成,但毫无疑问,它必须“上承旧统下启新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充分吸纳合理的现代价值;既能够反映自身的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和价值取向,又能够适应世界基本潮流,反映人类共同的需要与“类”价值;既重视权力与秩序,也强调公平与正义。总之,我们必须“两只眼睛”看世界。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首先必须依托自身的文化传统。倘若完全抛弃传统,缺乏文化自觉,则可能出现“自性”( identity)危机。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与人类的根本需求也是一致的。但另一方面,在思想文化上也不能全靠古人替我们说话,还需要用现代观念、现代化的表述方式和表现形式去阐释、“激活”传统。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实现自身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价值的合理对接。总之,面对多样的世界和多元的价值,我们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就必须有标准。这最后和最高的尺度,无疑便是我们有待厘清和完善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