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

程国强

管理世界,2005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对世界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贸易增长的实绩显示,中国农业正在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利益,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农产品出口仍然具有外汇贡献意义;其次,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三,农产品进口缓解了农业资源短缺压力,促进了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较大的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既充分享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利益,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使更多的国家受益。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输入国,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55%。

WTO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中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尤其是,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这在今后一个时期,既不利于中国发挥优势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也可能由于农产品进口剧增,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在中国农村人口尚未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这将影响到大量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

不仅如此,从现在起的今后若干年,中国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凸现的挑战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继续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中国对战略机遇的把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但是,中国农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中国农业发展仍将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农业资源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内难以提高;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矛盾开始凸现。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面对的挑战要比其他国家复杂的多。中国农业既需要继续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利益,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也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的措施,切实应对国际竞争的种种挑战:坚持立足于国内生产的粮食安全战略;制定促进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近期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扩大中国优势农产品出口,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积极参与WTO多哈谈判,促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