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青少年幸存者心理急性期的干预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地震青少年幸存者心理急性期的干预

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 梁志锋、洪哗、刘松怀

《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pp. 725-728

Abstract:

一、心理干预对象和地震灾难后急性期

心理干预对象是地震灾难青少年幸存者。地震灾难后急性期是指地震灾害后已经完成生命援助,水、食物、保暖等基本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这一时期可能几天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二、地震灾害青少年幸存者可能的心理应激反应

地震灾难后的青少年幸存者通常会出现三种创伤性症状闯入性记忆、避免想到和谈及创伤性事件、心理警觉性增高。

三、心理干预的短期目标

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痛苦,并增强适应生活能力的能力。使心理应激水平降至可控状态。即通过对青少年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鼓励他们有效表达自己的痛苦,让灾害引起的负性情绪得到疏泄,防止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四、心理干预的长期目标

对青少年幸存者进行灾害后心理重建,使其恢复正常生活水平,回归社会。

五、心理干预的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疗。操作步骤:(1)建立和谐的关系;(2)介绍自己和目的;(3)倾听;(4)指导、鼓励;(5)建立正常的生活;(6)鼓励和安慰;(7)理解, 不责备;(8)单独或集体游戏;(9)解释;(10)总结。

2.调息放松。操作程序:(1)姿势和环境;(2)调息;(3)放松;(4)暗示;(5)唤醒。

3.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治疗阶段包括熟悉引导阶段, 评估阶段, 中期阶段和结束阶段。

治疗方法:(1)情绪想像法;(2)应变管理。

4.意义换框法。理论: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上去。既然意义是人加上的,则一件事情可以有其他的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操作技术:讲述所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任务和当时的情绪,找出最能给自己帮助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

5.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咨询。理论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人一直将自己困在一个固定的框架里。主要技术:(1)一般化、将问题扁平化;(2)咨询前的改变问句;(3)预设性询问,建构咨询目标;(4)振奋性鼓舞和赞许;(5)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6)主观心理标尺法。

六、讨论

1.青少年与成人的悲伤反应不同,他们更多的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青少年幸存者的回避行为会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严重。因此要帮助他们表达创伤性的情感和想法,而不是压抑。

3.心理干预是个多维度、长时期、分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