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林毅夫、姜烨

《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pp. 7-22

一、分析框架及待检验假说

1、基本分析框架来自于林毅夫所提出的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定义为:不同金融制度安排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相对规模。该理论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在于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此外,与上述经济金融活动相伴随,经济主体还会对金融体系产生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以及信息生产等从属功能的需求。金融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来提供或实现上述金融功能和服务。在金融体系的两个核心功能中,配置资金的功能是最为基本的功能。

2、在中国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中,银行的间接融资安排是最为主要的制度安排,在经济金融活动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本文着重考察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由于中国仍然是一个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中国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时的比较优势:(1)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2)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信息成本比较高;(3)大银行由于资金庞大而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它们往往会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就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很难解决存在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大银行倾向于较少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由此可见,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相比,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4、提出如下假说:(1)经济结构和银行业结构的匹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2)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地影响,承担赶超任务越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3)银行业集中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反之,银行业集中度越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二、实证分析及结论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发展战略、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后,发展战略对比较优势的偏离程度、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地影响;赶超程度越小,银行业结构越分散的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越高;大型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降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这些结果有效地支持了前面所提出的假说。

三、政策含义

由于中国现阶段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最优经济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导,而中小银行能够更有效地为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和服务,因此,与最优经济结构相匹配的金融结构应该是以中小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逐渐将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调整为以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