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立基金会?基金会在法国成倍增加:社会组织的失败之印证?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为什么成立基金会?基金会在法国成倍增加:社会组织的失败之印证?

2010年北京中欧论坛,撰写于2009年,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

Françoise Astier

1.从历史上看(例如中世纪),最富有的人对穷人具有道义上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慈善机构。三大宗教(诞生于中东,传播到欧洲,继而全世界)——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都有关于慈善机构的基本准则,其信徒必须遵守。富人将捐赠给予教堂以照顾其中的病人、被遗弃的儿童或无家可归者(非盲人和聋哑人)等等。

2.渐渐地,到了18世纪,欧洲的平等观念诞生并在人们之间蔓延,所有人都有获得尊严生活的权利,从而打破了神圣的正义导致贫富差别的观点。直到19世纪,我们意识到应该在劳动者中间建立一个援助组织——尤其是城市里,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劣。这个观点在20世纪得到发展,并在二战后达到高峰。“社会”观点的发展和工人斗争使得情况渐渐改善:结束童工雇佣;工作时间改为每日12小时,继而是10小时,到8小时。斗争中也有人类的死亡。

3.我们这一代生活在“再分配”时代:由国家领导的和谐组织,也有称之为“天朝之国”。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天命”之说,而只是一个基于公民自愿、由参议员投票通过的规则和法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并经过社会斗争和劳动者组成的工会活动而最终形成的社会组织。对于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的那些组织则可称之为“天朝上国”。

体系应该是这样:国家公民依法纳税,将其财富进行社会再分配给更需要的地方:学校义务教育,以前是到12岁,继而发展为14,现在是16岁;全民医疗;60岁以上退休老人的养老住房保障及退休金;所有社会援助;住房、多人口家庭、学生;失业救济金;总之,一个理想的社会。

我们还能举出国家其他的责任:交通、天然气和电力分配、电信方面(电话、信件传送)、文化方面(对博物馆、艺术家、剧院的支持),等等。

4.但是,一个社会的内部职能正在逐步向“世界开放”。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海外制造产品,在那里人力更为便宜,并且为股东(例如美国养老金)服务的意愿减少了企业工资成本;其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以及更少的个人所得税。而从大公司角度讲,他们要寻找支付尽可能少的税款的途径:甚至搬迁总部。

法国国库的钱越来越少,这里要补充一点的是,政府的政治权利使得他们不能提高税款或者改变征税制度。国库的钱变少意味着社会再分配的钱更少。

5.于是,政府倾向于“脱离”。

美国人主张以“尽可能小的国家”模式去获得出路;然后,向私人索取慷慨捐赠并用于某些优先领域。国家推动协会和基金会这些更容易使公众获得利益的组织的发展:这些组织获得的66%的捐赠从所得税里扣除。但是同时,近年来国家还向企业提供税务抵免优惠,根据企业的纳税和效益返还资金。

我们可以问“这是一个好的公共体”吗?事实上,企业捐赠金的做广告与慷慨的界限又在哪里呢?更甚者,这难道不是将大笔的资金分散在许多小行动上吗,而同时公司也需要这笔钱来进行更为雄心勃勃的活动。

企业的重大责任取决于其捐助基金。而且从道义上有义务重组以便能够进行更有抱负的行动——这些行动是超出每个独立公司能力范围的。

6.我们经常被各种各样机构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的广告所骚扰,如信件、电话等,所有人都在寻求健康和研究的帮助、灾难受害者与穷人的援助,等等,同样也为了文化;不久也将会是为了教育。

有些幸运者有机会得到这些援助,但是另一些人……

当梅耶基金会于1980年成立时,“基金会”还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俗语,这个概念也不为各级政府所熟知,而我们说到基金会时就会想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