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

任焰、潘毅

2006年

《社会学研究》 第4期

摘要:本文讨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特殊劳动体制——宿舍劳动体制,这种劳动体制为我们研究跨国劳动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视野。本文旨在从跨国劳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宿舍劳动体制作为一种生产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进行理论上的探索;通过对工厂宿舍体制的历史性回顾及比较,梳理出这种宿舍劳动体制的一般性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新打工阶层的塑造,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跨国劳动过程中生产空间与日常再生产空间的重构和交织。笔者认为,跨国劳动过程的系统性生成物——宿舍劳动体制,在微观而具体的特定生产空间中将资本与国家的运行逻辑重新整合,并将产品的生产空间与劳动力日常的再生产空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资本的经济逻辑在于通过控制劳动力的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而国家的政治逻辑在于通过有效控制劳动者的流动来达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而无需承担劳动力再生产的责任。原有的户籍制度连同新的劳动力控制体系一起,共同建构出一种特殊的权力形态,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市的工厂打工,但另一方面城市却在制度结构上限制了工人阶级化过程的出现,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中扎根并形成工人阶级的生活社区。因此,宿舍劳动体制使资本对劳动力日常再生产的全面控制成为可能,这一控制过程最终将促使劳动者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生产过程。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空间形态,宿舍劳动体制随着全球化生产的去地域化而出现,它将高度抽象的资本空间和特定具体的生产空间联系在一起。它既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管理方式,同时也为劳动团结、抗争以及新型劳动关系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宿舍劳动体制中,跨国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控制与反抗的辩证关系亦将充分表现出来,资本与劳动双方都会有意识地通过对这个空间的控制来强化各自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宿舍空间是非常具体的、嵌入性的。宿舍劳动体制这一独特生产空间形态在跨国劳动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意义亟待更加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