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和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的六十年轮回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实用主义和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的六十年轮回

刘放桐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ge, Series III, Asia, Volumes 13

刘放桐认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和实用主义研究至关重要的两个主要时间是1919年和1979年。因此,他提出“六十年的轮回”。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实用主义成为主要的思想倾向。当时,尤其是约翰·杜威的理论在中国很有影响。在中国,对实用主义的认识就是:(1)它反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的形而上学;(2)它是人类的活动、生活和实践自身,而不是认识过程中产生的知识;(3)它认为人类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因此,人类活动总是由人的智慧控制;(4)实用主义还认为任何的思想、理论和教条都应为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服务。因此,检验任何实践的标准都应是它们的实际价值;(5)实用主义是个人化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存及其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个人行为。所以,实用主义者们强调个人的自由绝对不能危及他人的自由,还必须受到社会的制约。社会也应避免极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可由以下两点来解释:一方面,实用主义的一些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相互一致;另一方面,它的一些观点同前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科学和民主的要求相符。刘放桐认为,实用主义对美国的发展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它帮助美国在几乎是未经开发的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繁荣了美国的科学和文化;它发展了美国的民主体制。这些都深深震撼了那些为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复兴而奋斗的知识分子们。然而,实用主义并没有在中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美国文化,它缺乏能够使实用主义完全发挥作用的社会和精神上的条件。所以,在作者看来,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开拓中国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革命理论。因为当时许多实用主义的传播者没有深入地研究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也没有深入探讨如何使西方文化适应中国国情的问题,实用主义在中国失去了其积极和进步的意义。

在实用主义受到强烈批判的一段时期以后,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开始重新走上了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实用主义和其他一些西方思潮也开始受到重新的研究。虽然现在的实际情况和五四运动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济上的贫穷和落后;政治上的缺乏民主;科学上的不发达和思想上的僵化等。在作者看来,和五四运动之后一样,这种在实用主义上的新发展也受到了政治上功利思想的阻碍。即使这样,实用主义的一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和马克思主义相同,或者值得马克思主义借鉴。其次,实用主义的一些观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也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