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及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权威专家解读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及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Correspondant: 吕学谦

Expert: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著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

2007年第3期

《高科技与产业化》(High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pp. 42-47

Abstract:

2007年中国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君石研究员接受采访,就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及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发表看法。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像说的那么差。

一、最重要和次重要的问题的严重性被颠倒了。

食品安全的定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食品当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的头号问题是食源性的问题,其次是化学污染和食品添加剂问题。但在媒体上,后两方面问题都被大肆炒作并成为了最严重的问题。例如“苏丹红”事件就表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敏感。

二、不必谈食品添加剂色变。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和灵魂,几乎任何一种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开列的食品添加剂有1500多种,我国由于食品加工业落后,添加剂的种类也少得多。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管理制度按照规定使用的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三、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原因及其后果。

当然也会有很多滥用和不当使用添加剂的情形,主要是由于我国食品加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多,生产者守法意识差;全国有几亿农业生产者,政府标准和规定能否落实难以控制。只有当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结构得到调整和根本改善,问题才能根本解决。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非法使用标准名单之外的种类;二是在批准使用范围之外使用;三是超量使用;四是未必有毒但未经批准而使用。

四、对食品安全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有两个要素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一是要有毒有害,二是要确实造成了健康影响。目前人们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消费者要求零风险,其实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二是过于重视化学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三是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划等号,例如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就不是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四是将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等同于致癌食品,含苏丹红的食品不会引发癌症;五是将不合格食品等同于有毒食品,例如碘含量超标的雀巢奶粉就不是有毒食品。

五、在风险分析框架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不是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而是问题被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风险分析的框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这三方面内容。中国的现实是渠道不畅通没有权威的风险评估机构,各个专家众口难调;风险交流应该在专家、政府和媒体环节均发挥作用,尤其是媒体报告应有专业化精神;风险管理意味着食品安全不是靠检测出来的,应该对从农田到餐桌进行全程管理。“十五”期间,中国主要开发了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开发风险评估技术。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