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前言

打印

前言

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上采纳了《布伦特兰报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20 年以来,这一理念被世人所熟知,并得到广泛认同,可惜至今仍未成为现实,但围绕“可持续城市”的讨论与实践从未停止过。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城市无疑成为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经验之源。城市化进程相对迟缓的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无疑可以从中吸取欧洲的成功经验,并了解这一成功的条件,以期更好地辨别城市化形式及其后果的决定因素。

中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本世纪初最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这种发展的某些特征同欧洲战后的情况极为相似。然而,今天所出现的问题却截然不同,特别是由于贸易的全球化、资源的稀缺、生物圈的脆弱,不同社会的命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唇齿相依。

在中国和欧洲,人们如何看待可持续这一理念,又如何看待城市发展?是什么样的模式和乌托邦驱使着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如何构建未来的绿色、低碳城市……

上述问题都是中欧社会论坛长期关注的焦点。自2005 年成立以来,中欧社会论坛相继组建9 个与“城市、区域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小组。在多年的对话和交流过程中,中欧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人士聚集起来,探讨双方城市共同面对的问题,在相互接纳和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不断加深理解,继而共同行动,以应对共同的挑战。

2012 年2 月14 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召开,正式确立并启动中欧关于可持续城市化的伙伴关系。这项新的政治承诺旨在加强城市规划、城市能源供给、城市能源需求管理、“绿色数字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迁移、城市空气与水的质量、城市垃圾管理以及社会融入的城市移民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对话,以期携手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共同挑战。

我们深知,中欧可持续城市化的伙伴关系离不开中欧社会间的继续对话与合作。中欧社会关于“可持续城市”的交流不仅有助于落实中欧领导人关于城市化合作的承诺,从长远来看,也对加强中欧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个新的时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