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与水共存 成都护水行动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田军:与水共存 成都护水行动

打印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田军

一、政府治河

成都千年水网的消逝仿佛在一夜之间。

且不说“门泊东吴万里船”之胜景,出门下河,捕鱼捞虾的童年记忆,就在昨天。

七、八十年代,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丰水期洪水肆虐,枯水期污水横流,河流不堪重负,城市发展受阻。

九十年代初,并不富裕的成都提出走环境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先后拿出30多个亿人民币启动了对环抱城市中心的府南两河(人称腐烂河)治理工程,最根本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对十万河坝棚户区居民的搬迁,得到河边可开发用地,改善贫困居民居住状况同时,实现治河截污植绿造景道路管网文化建设目的。十年治河的客观效果是:府南两河真的变绿了,环境也漂亮了,居民安居了。当然,工程最重要的成果当数民间环境意识的觉醒,爱河护河力量的形成——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成立时应之者云集。

但问题也愈来愈多,首先是人与水的紧张关系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其次是点源污染解决之后,面源污染凸显出来,出境断面劣五类依旧。之后的十年里,成都市又相继拿出200多个亿投入河流治理。但随着城市化的全面提速,治理的投入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速度,成都原有的河流从我们视线里不断消逝,水污染警报也此起彼伏,城市看海也不断再现,成都市的出境断面依然如故,城市发展进入恶循环。

二、民间护河、治水

岷江之水在都江堰分流,柏条河向着成都平原奔流而来,这是目前成都境内唯一一条没有水电站的河流。2005年,有水电开发商看上了这一资源,瞒天过海的做出了十五级梯级开发水电站的规划,从立项到环评,不知他们是怎么过关斩将的。河流研究会,动员了所有有良知的专家学者直至中央高层,历时36个月,终于阻止了这一荒唐的水电开发计划。

西郊河保卫战,更是在工程已经全面开工的情况下,河流研究会据理力争,团结一切爱河、护河力量,最终说服政府高层终止了在西郊河上加盖建路工程,并予以原样恢复。2009—2011,整整两年,博弈拉锯,可想而知。

无论是治河还是护河,对于当下的环境保护而言,都可谓被动治理。借管河的说法,河流本身是不产生污染的,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人,人要过好日子就要大发展,发展就要消耗环境资源。发展是不是一定要以消耗环境为代价,让我们到成都郫县安龙村村民王成家看看——

五亩地,五口人,母亲病残需长期服药,孩子弱小需妻子照顾,就他和父亲,两个全劳力,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同时,还为城市80多户家庭提供健康安全生态食品,所获收益可支持家庭过上简单而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是家庭生活生产过程几无废弃物: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沼气用作能源,沼液用作肥料;粪尿分集厕所处理人的粪便,无害化后回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家庭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或回灌或用作消防;还有田间堆肥处理农田大型废弃物。如此来确保他家的农产品,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添加剂生长剂更是与之绝缘。王成的最大愿望是守住农民的本分,不做消费者,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就是河流研究会从2002年以来开始尝试的从源头上从农村内部去控制污染,去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对河流的危害,去实现作为长江上游的成都主动不污的一个缩影。在安龙村,有160户农户用上了河流研究会研发的这套农村生态家园循环系统,仅这160户人家

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量:43吨多年;

尿液资源化利用量175吨多年;

节约用水量 5256吨年;

污水处理循环利用量25112吨年

关于源头上的治理不仅有地理意义的上游治理如郫县安龙村的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还有立足于人,从少年入手的治理,河流研究会研发并将在成都全市中小学生中推广的河流健康计分卡活动,也会让孩子们走近河流,关心河流,热爱河流从而保护河流。

让儿童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的唇齿相依关系,从认识人与水的关系开始。

三、关于未来的呼吁

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哥本哈根到坎昆,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星球生态的恶化,这是一个人人都能看清,国国都说要重视,但每每开会又各唱各调,似乎永远无解的问题。

政府、企业、NGO民间组织,每一个地球人如何形成合力?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