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明信片:贫民窟的生活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里约明信片:贫民窟的生活

打印

(原文刊载于《社会与公益》,2012年9月)

文:白 丽

这里有全世界最美的海滩,最宏伟的耶稣像,也有最大的贫民窟(Favela)。这里贫富对比鲜明,相距不远,山上穷人,海边富人。俨然一道风景,远望去,山坡上自下而上,密密麻麻扎堆盘踞着一个个破旧、杂乱的棚户。里约市约有700万人口,按照巴西政府的标准,这里有1/3的人口是穷人,约230万聚居在贫民区。

插图1 Copacabana海滩,全长4.6公里,呈新月型围绕在大西洋岸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滩。在里约,赶巧碰上极好天气。碧海、蓝天、白云、沙滩、棕榈、男女老少、不乏美女帅哥……这里是最平等的地方,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肤色,都可以享受这里的阳光,海水,沙滩。

插图2 耶稣像位于Corcovado山(科尔科瓦多山,又称驼背山或耶稣山),是里约的标志性建筑,高38米,宽28米,重量超过两百吨;于1922年,为纪念巴西独立(1822年)而建。巴西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全国有90%以上的人都笃信天主教。

插图3 贫民窟,贫民窟的楼与楼之间挨得很紧,拥挤不堪,几乎没有间隔,有种让人窒息的感觉。当我跻身于拥挤不堪的建筑群时,我不由地想,来这座城市参加里约+20峰会、高谈阔论“消除贫困”的各国政要是否曾来这儿看看。

被称为Favela的贫民窟

2012年6月22日,里约+20峰会进入尾声,世人瞩目的领导人峰会注定要失败,因为只能以交出一份令众人失望的《我们憧憬的未来》草草收场。这恰恰印证了另一场峰会“人民峰会”——民间组织主会场——的重要性,中欧社会论坛只是云集这里众多组织的一员,我们的诉求很朴素“我们即是未来,参与就是选择”。

在当地民间组织“为尊严而行动-第四世界(ATD-Quarto Mundo)”工作人员Eduardo的陪同下,中欧社会论坛一行探访了位于里约热内卢北部的阿莱芒贫民窟(Favela Alemão)。在去之前,有很多关于贫民窟的传闻,暴力、毒品、枪杀、盗窃、抢劫,治安条件很差,结伴而行还不行,一定要有当地人陪同,而且一行人不能太多,总之是处处有危险,探访要三思。为保障安全,领队还限制了人数——欧洲人和中国人各4名。但最终我们一行14人,浩浩荡荡地“闯”进了传说中的贫民窟。

Favela专指巴西的贫民聚集区。从18世纪后期起,没有土地、别无选择、无家可归的奴隶只好在山上大片的空地修建简易住所,之后,许多获得自由的黑奴开始陆续住进来,成为贫民窟的第一批居民。里约贫民窟的迅速发展在197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的贫民和没有住房的穷人涌入里约,在山坡的空地上搭建小棚屋。

我们探访的贫民窟叫阿莱芒(Favela Alemão),当地人习惯称这里为Complexo do Alemão,即德国人的地盘。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一战后,一个名Leonard Kaczmarkiewicz叫的波兰人买下了这块土地,因为在巴西人看来,他拥有典型的欧洲人的长相,而巴西的葡萄牙语里统称这类人为alemão(德国人),因此不久后,他们便开始称这里为“德国人的地盘”,一直沿用至今,尽管Kaczmarkiewicz最终将土地卖给了别人。

这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地区不同。孩子们都有鞋穿,许多屋顶和阳台上都搭着错综复杂的卫星天线,一路上,我们所到之处垃圾也没有想象中的多,有些路段还非常整洁。

阿莱芒本土民间组织的“里约-20”

Eduardo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简易房屋,那是一个简陋的,还正在装修的狭长两层房子。一楼比较凌乱,有几台电脑,虽然还在装修但有人已开始工作;二楼有几张拼桌和椅子。据介绍,这将是阿莱芒贫民窟民间组织“运动的根源(Raízes em Movimento)”的新办公地点。

6月16-17日,在创始人Alan的带领下,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本土民间组织发起了“里约-20”(Rio-20,20年来,社会团体的权利被不断剥夺,政府在很多方面不断减少投资;减20具体指这20年来,情况最糟糕的20个事项,涉及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倡议。里约-20包括:与公权力对话;对当地人真实需求的关注;基本卫生;对环境的尊重;对青年与儿童的关注;集体行动和参与;对大众知识的尊重;公共政策;表达与休闲的自由;教育质量;公共卫生;尊重公众记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支持个人潜力发展;支持大众文化;土地权;人们呼吸的空气;完成的工作;社会公正;对公民的尊重。他们还在人民峰会会场和贫民窟举行了游行。

插图4 Rio-20宣传海报

插图5 工作人员在墙上绘制Rio-20宣传画

插图6 Rio-20标识

Alan在阿莱芒贫民窟长大,周围有500多个亲戚,他是家族中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大约在10年前,就已经没有陌生的外来者搬进阿莱芒贫民窟了,新入住的基本上在当地有亲戚、朋友,多多少少与里面的人有关系。在非陌生人环境下,治安状况有了一定改善。近年来,贫民窟的居民还比较容易接触的,他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排斥外人或游客,很多时候还是很友善的。但对他们来说,最难处理的是与政府的关系。虽然近年来政府针对里约贫民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并没有赢得当地居民太多的好感。

据Alan介绍,政策实施以来,政府已投入5亿雷亚尔,阿莱芒贫民窟有了很大的改观,教育、经济和治安都有所改善,但因为政府的意愿很弱,不愿也从未真正为穷人着想过,导致很多问题,比如联邦政府的拨款由地方支配,贪腐问题严重;部署在贫民窟的警力一副外来者的样子,并不是冲着确保贫民窟的和平而来;校舍盖得很好,但官员从未与当地居民讨论过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多治理贫民窟的经费被白白浪费等。用Alan的话来说就是,政府做的这些努力只满足视觉需求。因此,“运动的根源”的使命之一就是改变这一状况。此外,自成立起,他们致力于为贫民窟居民争取最低工资、基本卫生、政治权利、社会融入、以及尊严。

插图7 贫民窟的孩子们,再大的差距都阻挡不了孩子们快乐无邪、喜好运动的天性。

高空缆车,福兮祸兮?

插图8 头顶忙碌运行的缆车

在阿莱芒地区,来来往往的缆车是一道很抢眼的风景线,直通山下的公共交通与山顶的居民区,但这不是观光缆车,而是两年前,政府投资8亿雷亚尔修建的空中交通线,像公交地铁一样,中间有若干站点。每个缆车能坐七八个人,单程1 雷亚尔(约为3.5元人民币),往返2.9雷亚尔。然而,据Alan介绍,政府修建缆车时挪用了改善下水道的经费,缆车刚竣工后,居民很兴奋,但时间久了,渐渐发现这个为方便大家出行的交通工具,并不是那么实用。原计划每日3万人次,但实际只有7千人次,而且大部分是游客。大部分时候,贫民区居民还是坐小巴士,骑摩托车到山下,再转乘公交到市内。

修建空中交通线是政府改善贫民窟居民生活的一项举措,除此以外,巴西政府和里约政府还分别在教育、经济(如家庭救助金计划)和社会(支持贫民窟与草根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三个方面给予扶持。然而,如前所述,因为政府的意愿不强,不能真正设身处地地为贫民窟的居民着想,政策实施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世界杯、奥运会要来, 警察也来了

插图9 在阿莱芒街头巡逻的警察

2010年开始,为了迎接在里约举办的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里约军方和警方联手清剿盘踞在贫民窟的两大贩毒团伙,并着手在贫民窟建立警察绥靖队(Pacifying Police Units,简称UPPs),以保障当地的长期安全。清剿开始后,宪兵队 与警员遭到了来自贩毒团伙武装分子的袭击,双方枪战持续数日,打砸抢烧更是猖獗,随着清剿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团伙逃往阿莱芒贫民窟,11月28日,警察占领该贫民窟,骚乱才最终得以平息。这就是2010年发生在里约的治安危机。2012年,国家宪兵队撤离阿莱芒,并将权力移交给民警,从年初起,这里也开始着手建立警察绥靖队和一些社区服务。

但没有真正意愿的情况下,部署警力能真正解决问题么?当两大体育盛事结束,世界的眼光不再关注里约时,几乎是摆设的警力是否会撤走?贫民窟又回到老样子?

末了,Alan很自豪地介绍,目前他的团队里有10名大学生志愿者。Alan与他的团队依旧在一点点地努力着,为改善贫民区生活,为争取贫民区居民的权利,为贫民区在城市的身份认同,为他们想要的未来。尽管还有很长的路,但他们乐观地前行。

插图10 Alan(左)的介绍全面而深入。在座的几乎是第一次参观里约贫民窟,这是重要的进入巴西社会的活动,让大家走出金砖巴西的单一印象,看到了它的复杂性和独特的经验和教训。

附:

关于里约热内卢贫民窟(Favela)的一些基本事实(2011年11月数据):

 1,000–里约热内卢约有1000个贫民窟;

 18–在18个贫民窟,有“警察绥靖队(UPPs)”进驻;

 40–到2014年,将建立40个“警察绥靖队(UPPs)”;

 20–里约市600万居民中有20%居住在贫民窟;

 3–在里约市,每年平均被警察杀害的人是整个美国警察杀的人的3倍多;

 37–在里约市,每年每10万人中有37起谋杀案;而在伦敦市,此比例为1.9/10万。

 69,300–根据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里约最大的、也是南美洲最大的贫民窟——罗西尼亚(Rocinha)有69,300名居民;

 150,000–据估计,实际居住于罗西尼亚(Rocinha)的居民达15万。

(摘自英国《每日电讯报》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