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6a 中欧对话与跨文化对话 (WT13)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T16a 中欧对话与跨文化对话 (WT13)

打印

回到

已启动的小组

小组文章

- 小组准备文件-2009年巴黎小组长碰头会-2009年7月

- 中欧社会论坛目录

小组介绍

to come…

讨论主题

自从2008 春季以来,中欧关系进入紧张状态,严重事件此起彼伏。奥运会火炬在法国传递受阻;中国方面取消中欧领导人年度峰会;法国总统坚持会见达赖喇嘛;近日西欧媒体对新疆事件富有倾向性的报道。为什么看来与中国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的欧洲会与中国发生如此激烈的冲突?

法国汉学家、“中国的威胁?”的作者Lionel Vairon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分歧,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而非政治的。这源于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和互相不了解。他认为西方有强烈的优越感,以为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宗教文化,西方比非西方国家优越;西方既不了解中国的传统,也不了解现在的中国。对于许多富有天下主义和家国情怀的中国学者来说,批判性地学习西方现代文明是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从而继承其精华部分是也是当务之急。

因此在中欧社会间进行跨文化的对话,必须焦点于对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梳理和考察双方不同的观念世界。借鉴人类学的方法,或是在文化比较中体会人类的心灵共通点(mental unity), 或是文化对话中理解文化差异和差异的合理性。对话是为了沟通,借鉴他者,反思自我,以求世界大同。

研究现状综述: 1.什么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现代性等同于启蒙之后人对物质的欲望的解放和合法性,或者意味着生产力的决定性发展。吉登斯强调, “断裂性”应该是研究现代性成长的路径。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在解构现代性时,追溯了《旧约》中西方特有的宇宙形成观。西方现代文化的基本要素,诸如需求驱动和自我愉悦,在西方传统中被视为人的自由意志,并且在文艺复兴后变为理性选择。因此,西方现代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它的文化传统。 2 ,用同样的思路考量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应该仔细审视这些要素在历史传统中的内涵。这些价值包括儒家的仁、义、忠、孝;道家强调的自由、容忍等。以及这些文化传统在何种程度上依然影响着华人社会。 3 ,基于上述有关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否可以互为主体,以使我们能够审视各自的文化? 4 ,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不只是指儒学,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自由主义等等。为了更好的理解当代中国,我们应当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影响。 5 ,关于文化复兴,一方面,中国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重心在于改革开放,仅仅关注如何致富,1990年代起则主要追求社会稳定。当前,民族主义似乎成为部分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国一直缺乏诸如民主、人权、公民权、科学和法治等现代文明的关键要素。因此,复兴中华文化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要找回历史传统的精髓,也希望融入现代文明。

讨论的次主题:

1 ,“情”和中华文化。在哲学层面上,西方“好奇式的”(wonder)和中国人“顾念式的”(concern)的思维是否可以看做东西方文化间的一个根本区别? 2 ,中华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包括:人性化、世俗化、实用、和平和非功利主义。 3 ,个人主义与华人社会。

关于我们

中方小组长:宋平 教授

宋平 博士于厦门大学教授人类学与民族学,教学的重点领域有:全球化及人类学,跨民族人类学,现代化与中华文明。除此之外,宋平教授平时也面向国际学生开课,传授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历史。研究主题:中国移民跨国社会行为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跨国新移民的文化主体性。

欧方小组长:埃迪特•斯茱( SIZOO Edith) 女士与Hendrik Opdebeeck 教授

埃迪特•斯茱( SIZOO Edith) 女士, 荷兰人,语言文学博士,曾任职荷兰外交部、荷兰合作发展署等部门。她曾长期担任荷兰非政府联合发展组织负责人(PSO),是莱登大学客座教授,阿姆斯特丹以及各大欧洲研究机构的客座研究员,参与国际文化发展合作网络(研究、培训以及咨询)的组织和发展工作,是《人类责任宪章》国际负责人,是多个国际、欧洲组织的负责人和参与者如FORUM前副主席(欧洲非政府组织发展协会),Gate基金会成员, Clause王子基金会成员等,现为法国巴黎Panos学院院长。

Hendrik Opdebeeck 教授于’Université d’Anvers, 比利时

在中国的小组助手:赵晋,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