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综述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综述

Auteurs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Date : 2006年第73期

Publié par 《经济研究参考》, pp. 36-48

Abstract:

一、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的目标。综合各学者观点,中国粮食安全目标基本有三种:一是认为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是关键;二是要考虑粮食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三是既要有粮食总量安全目标,还要有保障特殊群体的目标。

二、粮食安全的标准。FAO将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réserves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15% 19% (其中周转储备粮占12%,后备储备粮占3%  7%),保障世界库存粮食可供两个多月消费的需要视作粮食安全线。对于我国来说,粮食安全标准应包括:粮食库存安全系数20%  25%,粮食年末结转库存量在1000亿 1250亿公斤内;粮食产量波动系数2%左右,粮食常年生产能力4850亿公斤左右;粮食外贸依存系数保持在5%左右。

三、对于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基本存在悲观派、折中派和乐观派三种观点。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并将长期成为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认为,折中派既看到了短期粮食资源基础削弱不多、政府调控较强的一面,又看到长期粮食资源减少较多、政府调控难度加大的一面,比较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四、影响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要因素。(1)粮食生产: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城市化进程。该因素综合了耕地资源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的全部作用。城市化既改变了南北地区生产结构,也占用了耕地和水资源以及增加了污染,对生产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化中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农民进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未来的生产形势就要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2)粮食消费:关于未来粮食消费总量的预测,不同专家和机构的结果相差比较大,在5.5亿吨至6.4亿吨之间。(3)粮食流通:主流观念都支持粮食的自由贸易和按市场机制形成价格。我国存在地区封锁和粮食产销区之间的矛盾,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因此需要发育区域市场、区际市场以及期货市场,对粮食主产区予以适当补贴,还要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未来的城市化进程。(4)粮食进出口贸易:

从国际生产和市场形势看,我国未来粮食安全不可能依靠大幅度增加粮食进口,我国粮食自给率以保持95%为宜。关于在国外建立“粮食飞地”,开发土地进行粮食生产的观点,论文认为可能将会遇到移民、国外粮食企业经营控制权和“中国威胁论”等问题的挑战,因此持谨慎观点。(5)粮食储备:我国的粮食储备基本上分成三大块,国家储备、一般企业储备和农户储备,其中农户的粮食储备量不容低估。(6)粮食安全的财政投入:由于高价收购和高库存成本,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所付出的财政成本巨大。

五、若干迄待研究的重大问题。(1)中长期的城市化的趋势,其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占用预测,对土地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率的影响;(2)粮食流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中长期预测;(3)中国获取世界粮食资源的可能性有多大,将面临哪些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中长期国家发展产生何种影响;(4)中长期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趋势以及能源农业需求的影响;(5)农户的粮食储备行为中长期变化趋势,对国家粮食储备以及粮食安全的影响;(6)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成本分析。

Le document en différentes langues

Traductions de la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