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袁熙坤:用艺术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第七期 袁熙坤:用艺术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打印

袁熙坤:用艺术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文/唐千法
为艺术而艺术,如同为喝酒而喝酒,毫无意义。艺术家只是个标签,首先我是社会人,我们不能埋首于作画而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有段时间,在北京的公交站台,经常可以看到一幅主题为“一桶水洗一辆车”的公益广告。画面中,一戴鸭舌帽的男子屈膝弯身,正专注地用布擦拭着一辆轿车,他的脚边各放着一只塑料桶和水盆。

擦车的人叫袁熙坤,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年近七旬的他一直投身环境保护、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他孜孜不倦地进行研讨的艺术主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曾出版一本看起来与艺术家的高雅完全不搭的小册子《如何画动物》,讲授最基本的动物画法,初衷即是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袁熙坤主张对自然使用有度的思想,是人类发展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思想的折射。他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从画动物到塑动物,不间断地实践着自己的艺术观。

虎的情缘

1944年6月,袁熙坤出生于云南昆明。他的父亲袁晓岑,被称为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著名雕塑家,中国画画家。

“小时候,为了不妨碍大人们谈事,家中只要来客人,小孩子不能随便到客人面前去。我往往躲在门外观察,一天,外婆交代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我躲在门口,听到这位客人开始嗽嗓子了,我马上跑进去指指痰盂,那时候我才几岁,大概从小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爱护环境了。”

就这样,袁熙坤似乎患上了“洁癖”,他说,现在对环境话题的关心也来源于此,“没有谁能超越周围的环境,世界的环境不好,也没有一个人可以隔离在外。”

袁熙坤青年时期正值“十年动乱”,“为躲避城市里无休止的人为争斗,我以画师的身份参加了中科院一支野生动物考察队,来到西双版纳莽莽原始林海中为野生动物画像。”5年鲁滨逊式的漂泊生活中,他搜集了野生动物的第一手资料。

自诩“自然之子”的袁熙坤对动物的热爱似乎与生俱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禀性难移”。正是在西双版纳期间,袁熙坤深入野林荒山,师法自然,近距离描摹野生动物。5年的野外生活中,一次“虎口余生”的经历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天黄昏,从山上哨所归来的袁熙坤路遇一只静卧草丛的大老虎,顿时被惊呆了。对峙了一会儿,老虎竟然不屑一顾地转身而去,原来这是一只饱虎。“虽是兽中之王,却依然严格遵守着自然的法则”。

与虎的奇遇给了袁熙坤永生难忘的心灵震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专注于画虎、狮,并成为虎的“宫廷画师”。其《王者之风》、《醒狮图》、《山君造像》等作品受到了中外人士好评。

谈及这5年的经历,袁熙坤有着这样的自述:“各种动物天然的造型、色彩、线条以及‘个性’之美,是大自然所创造的奇迹,使我的心灵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使我的灵魂得到陶冶,使我在画笔下不由地深深倾注了对动物和自然的爱恋,忘却了人世间的荣辱、炎凉。”

渐渐地,有一个信念变得清晰、坚定起来:“应该使人们发现动物真实的‘美’的形象,使人们感到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得到自然的悟化和启示,这是艺术家的天职。”

因为经历过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加之对自然与动物的热爱“禀性难移”,袁熙坤画出的动物形神兼具、恢弘磅礴,“颇具韩昌黎‘闳中肆外’的要妙,具有大家气象。”

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日本,曾将袁熙坤创作的《王者之风》赠给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先生。福田盛赞其作,并深表感谢。《山君造像》仿真油画则以每幅3000美元的价格创下了美国同等美术印刷品的高价。他还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大厦举办个人画展的亚裔油画家。

美国著名现代画家沃尔特这样评价袁熙坤的油画:简练的笔法,表现丰富的感觉,把中国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地融入在西洋画中。

国画大师范曾这样评价袁熙坤的动物速写:深入其里,至于其情,与它们忧乐与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爱恋。

于是,他的动物速写,除去形神兼备之外,还富有自己的灵魂,这就是所谓借自然的杯,以浇胸中块垒。一旦画家的意匠能超越物象之外,他的画境立刻升腾。

为唤起人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袁熙坤坚持相关主题的创作,他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动物画册和技法著作最多的人。

环保艺术大师

袁熙坤是中国文化在造型艺术领域走出国门的代表性人物,让中国艺术在国际上广受赞誉。据雅昌艺术网公布的中国画家2013秋季画作成交指数,袁熙坤以每平方尺525,240元的价格位列第五。在接受市场检验的同时,他把所得收益的大部分用来支持环保公益。

袁熙坤获得过很多荣誉称号,但他最喜欢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0年颁给他的“环保艺术大师”的称号。袁熙坤认为,为艺术而艺术,如同为喝酒而喝酒,毫无意义。他主张通过艺术来关注环保,这条路他已经坚持了半个世纪。

“补天行动”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保项目。袁熙坤有感于这一行动,创作了雕塑作品《女娲补天》,得到过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女娲双手所托的五彩石是由参加2011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国际环保部长会议的各国代表带来的、采自五大洲的岩石以及极地地区的水之样本制成的。2012年11月21日,这尊雕塑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支持下,被安放在位于奥地利的联合国维也纳国际中心。

他创作的动物雕塑《极地之急(北极熊)》也具有很强的环保意义,作品描述了北极熊母子挤在一小块浮冰上的悲壮情景,袁熙坤以此来号召人们关注温室效应,保护地球。这件作品以及其此后创作的《森林守护神(虎)》的微缩版分别获得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2009年度、2010年度“地球卫士奖”奖杯。

2010年7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袁熙坤“环保艺术大师”称号,感谢他多年来以艺术家的身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环保理念在全球传播。 2010年8月,俄罗斯森林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袁熙坤以个人身份向俄受灾民众捐款现金45万卢布。俄罗斯塔斯社记者问他为何捐款,他回答:“因为森林里面有老虎。”

2012年2月,袁熙坤将《极地之急(北极熊)》等两件雕塑拍卖所得210万元人民币,悉数用于环保公益事业。

从2009年3月至今,他还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60多个城市1000多个公交车站点广告牌上刊登作品,一方面是要让自己的艺术接受市场经济的检验,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所得奉献给环保事业。

他的举动感召了不少国际组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曾经出资,在日均客流量超过280万人次的北京4号地铁线,刊登了以袁熙坤创作的老虎题材作品《福在眼前》为内容的保护老虎的公益广告。

北京金台艺术馆有间工作室,袁熙坤每天都会在那里作画、喝茶,想想绘画的事,也想蓝天、绿水、森林和动物,那些与环保有关的事。

“艺术家是个标签,首先我是社会人,我们不能埋首于作画而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袁熙坤非常关心家乡云南的环保事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省政府就为滇池治污项目争取世行贷款,袁熙坤为此积极奔走。世行官员张崇华表示:“袁熙坤多次详细介绍滇池污染的情况及云南省积极治理的决心和采取的行动,经多方努力,滇池治理争取到了世界银行两亿美元的贷款。作为一名文化使者,袁熙坤在其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的治理上,袁熙坤也功不可没。

2000年初,在抚仙湖采风的袁熙坤发现抚仙湖流域环境正遭受破坏,就在湖畔住下来,深入到沿湖的澄江、华宁、江川3个县考察污染情况,同时形成了详实的考察报告。当年的7月,省政府便开始大规模治理抚仙湖,使之没有成为第二个滇池。

“黑夹白吃”

袁熙坤还提倡为每一瓶矿泉水瓶上贴上绿色标签,再用指甲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画出独特的花纹用以标记,开一瓶水喝完一瓶水。陈凯歌、赵本山、莫言、崔永元等文艺界名人也纷纷加入到倡议中来。

袁熙坤认为:“环保也是遵从自然,更是一种良好的礼仪。”因为金台艺术馆所接待的外宾较多,为了既尊重他们的用餐习惯又不改中国人的用餐礼仪,他发明了“黑夹白吃”,即用公筷黑筷子夹菜,用白筷子吃饭。

从2003年起,金台艺术馆就开始遵循“黑夹白吃”的规定,袁熙坤在日常和朋友用餐时也会尽力宣传自己的用餐理念,只是他很遗憾至今未能在全国推广。但他说要坚持宣传,亲历亲为。

从绘画、雕塑、书法、环保事业到平时的生活,袁熙坤始终走在自然的一边。2010年7月4日,联合国环境署首次将“环保艺术大师”这项国际荣誉授予袁熙坤,以表彰他多年来投身环境保护事业,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环境保护理念在全球传播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的自然法则

2009年,袁熙坤创作了雕塑《秀》:一个抱熊猫的人坐在大排量汽车轮胎上,周边是砍伐过后剩下的树桩,他身上穿着防护服,手上拿着奶瓶,给小熊猫喂奶,小熊猫用腿蹬开奶瓶:“爸爸,我不喝,里面有三聚氰胺!”

那时,雾霾已降临北京。“天作孽,犹可谅,人作孽,自悲伤。”袁熙坤联想到如今地球生物圈遭到破坏,已使人类自食其果,人类却还追求着高碳生活,吃鱼翅啃虎骨玩象牙……待河水变黑,天空雾霾,森林守护神老虎和冰川守护神北极熊几近灭迹,只留下怀中作秀之物……袁熙坤灵感涌动,夜不能眠,于是在2009即创作了雕塑《秀》。 作品中的他,穿着防护服,戴着面具,周围是森林被砍伐后剩下的树桩,坐在大排量汽车轮胎上,用乳瓶喂小熊猫宝宝,可悲的秀!

然而这一件作品,袁熙坤想到其意蕴可能重了一点,就暂未发表。但到了2011年,华北的雾霭骤然加重,京津、河南、河北及山西的连片雾霾,让城市成了1952年英伦三岛的景象,袁熙坤的《秀》,竟大有一语成谶之势!

多年的实践中,袁熙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对“自然法则”的阐述,他把“反自然罪”定为比“反人类罪”更甚的“最大的罪”,并强调,人只有认识到并承认这一点,环保才真正有希望,而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希望达成的,就是以艺术创作的形式来唤起人们的反思和行动。

如今,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甚至会逼近400,朝阳公园已看不见往昔的景致,坐落园内的金台艺术馆,以及艺术馆前方国际友谊林中的名人雕塑,在雾霾中一派落寞。袁熙坤如今就担任金台艺术馆的馆长。他说,他愿意像“二战”时坚守莫斯科的斯大林一样,坚守北京,继续用自己的画笔和雕刻刀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袁熙坤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他说,自己“关注哪行,吆喝哪行”,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绝大部分都与环境保护相关。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在提案中建议:“禁止党政及公职人员消费和收受象牙、犀牛角和虎骨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为生态中国树立新的消费道德标准。”

环保践行者

日常生活里,袁熙坤是一个环保践行者。他的浴室里没有淋浴设备,几十年来,他都坚持“一盆水洗脸、擦身和泡脚”,方法是,先洗脸,然后把洗过脸的水倒回锅里加热,最后用这重新加热了的水擦身和泡脚。

时隔将近50年,他依然记得自己当年在云南山区少数民族部落里的所见:妇女们走过崎岖的山路,用装有竹筒的篓子背水回家。

为了倡导水资源节约,他于201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发起了“水卫士行动”,号召人们“一桶水洗一辆车”和“为你的瓶装水做个记号”。他还专门为活动拍摄了一段洗车视频,分享自己的“节水洗车秘笈”。据统计,该视频已被超过百万的网友观看并分享。“我能把控的就是自己身体力行的一些事情。一盆水或一桶水,够了,用不着水龙头哗啦啦地流。”袁熙坤说。

2014年12月2—5号,在巴黎召开的第四届中欧社会论坛暨2014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袁熙坤为其中的“环保艺术展”创作了题为《大自然》的展览前言,并送出《森林守护神——虎》的雕塑参展。他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大自然是上帝在微笑,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情绪,具有改变人类灵魂的潜在能力。”

这正是袁熙坤对人与自然关系孜孜以求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