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方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创办方

打印

中欧社会论坛

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于2005年10月,由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和欧洲华人学会联合发起,霍英东基金会与澳门基金会协助创立,秉持“对话-理解-建议-行动”的理念,组织中欧社会多方位对话,寻求思想交锋,凝聚共识,探讨并携手应对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的环境与生存的双重挑战,力求成为中国与欧洲社会之间的对话平台与共同思想空间。

自2012年以来,中欧社会论坛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可持续城市化等领域,在欧洲和中国举办了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大、中型论坛、专题研讨会以及实地考察和企业对接系列活动。2012年,中欧社会论坛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框架下,受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司的委托,从民间视角见证、参与、主办、协办了一系列中欧城镇化对话活动。

2014年12月,以“应对气候变化 反思发展模式 共建公民伦理”为主题的第四届中欧社会论坛在法国巴黎及其他六个欧洲城市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中欧60多个政府部门与机构的支持,来自中欧社会各界包括NGO、企业、研究中心、地方政府和媒体的300多位参会者出席了会议。2015年12月1日,在COP21/CMP11框架下,中欧社会论坛携手中欧合作伙伴,在巴黎成功举办了“2015年中欧社会联合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对话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主题下,就加强中欧在绿色能源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协作进行了对话。

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中国公益研究院是北京师范大学与上海李连杰壹基金于2010年6月合作成立,由老牛基金会、万达集团、泛海公益基金会、燕宝基金会、深圳壹基金等国内有影响的基金会和企业共同建立的公益研究机构。

在慈善推动社会进步的愿景下,中国公益研究院以公益研究为基础,公益教育、公益交流与倡导为平台,公益咨询服务为业务引擎,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培养专业公益人才,促进公益行业建立新型知识生产方式,推动中国现代慈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2015年,中国公益研究院与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等5家基金会,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慈善学校 -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布雷蒙集团及乐达密基金会

布雷蒙集团专门从事房地产业务和项目管理,其属下乐达密基金会是国际生态文明大学项目的合作伙伴,并提供蓝湾庄园作为项目校址 。

布雷蒙集团积极参与地区项目,是南特独具创造力的机器岛项目的合作伙伴。该项目最具代表性杰作是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而设计的龙马艺术装置,它于2014年10月在北京展出。

布雷蒙集团希望通过乐达密基金会,帮助并支持在法国和国外开辟的生态项目,旨在通过城市化、建筑、创造和改善居住环境或景观等各项行动,使人们在自己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这些行动还包括对传统文化、建筑、动植物等所有领域遗产的保护。乐达密基金会为实施蓝湾项目的中欧基金会网络提供技术、法律和当地机构的支持。

生态集群协会(EcoOrigin)

生态集群协会创建于2010年,拥有120个成员,其中包括70家公司(新创企业、中小企业和各类型企业)。协会致力于促进跨领域的交流活动,支持企业和地区所推出的创新合作与研究项目,以期更好地应对生态和能源转型所带来的经济与区域新挑战。

生态集群协会旨在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体,鼓励在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交叉创新,并以监测、前瞻和活动作为杠杆,促进企业/研究的协同作用,并协助协会成员、企业和地区开辟业务和就业项目。

21世纪技能协会(Compétences 21)

21世纪技能协会从事集体和地区能力的发展,鼓励各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促进地区各利益相关方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基于这一目标,21世纪技能协会侧重如下业务内容:
- 提高意识和适应能力的过程;
- 集体动员和行动;
- 发展集体技能的教育与管理进程,并落实到社会和地区层面。

终身学习和培训被视为普遍关心的一个目标,它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行动者的竞争力,促进协同作用,推动生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必要的生态转型。

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联盟(GIS-ITS)

GIS-ITS是一家由分布在布列塔尼以及法国其他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机构所组成的联盟。这些机构决心联合开发这一领域的科学业务。GIS-ITS创建于2011年,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布列塔尼GIS-ITS。其主要使命是:
- 具体评估活跃于智能交通领域GIS-ITS成员的技能;
- 组织GIS-ITS成员之间的内部科学交流;
- 组织GIS-ITS企业、社区和科学界的科技交流;
- 跟进国家和国际招标项目动态,协助GIS-ITS成员进行投标;
- 走近竞争力集群(图像&网络,IDFORCAR以及SEA),增进与该领域的合作;
- 鼓励GIS-ITS成员参与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各项活动。

拉丁美洲商会(CCLAM)

CCLAM是创建于1929年的半领事机构,致力于促进18个西班牙语国家与法国、欧盟之间知识、经济、社会和法律的交流,基于对彼此文化与环境的尊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平台,CCLAM旨在发展经济、院校和区域间的往来,在大西洋区域的工作轴线上,其四个主要业务由:
- 资料搜集、背景和地缘政治分析;
- 设立教学方法和评估系统,包括文凭课程以及与大学合作的验证项目;
- 建立多地区跨学科网络和活动;
- 颁布研究和工作成果,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项目的融资。

环境职业学校

环境职业学校创立于1992年,以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学为教学核心,开设了科技、管理和持续培训三类课程,以满足环境领域各类人才之所需。同时,学校亦培养环境工程工程师,该文凭获得工程师委员会(CTI)的认可。其他专业文凭还包括循环经济硕士学位、“可持续管理与生态创新”硕士学位,以及“环境协调学”学士学位。环境职业学校创建了Cyclann研究中心,通过与企业和研究所协同合作,从事国际层面的环境研究项目。环境职业学校位于(布吕兹)KerLann综合大学校园,毗邻雷恩大学城。作为法国高等学校协会(Conférencedes Grandes Ecoles)的成员,环境职业学校同时是研究和持续培训的中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21世纪计划,以期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样板。

环境职业学校携手众多企业合作伙伴,坚持绿色经济和负责任的发展目标,由此也为毕业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学生们还享有同本校国际伙伴院校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国际环境职业的挑战,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环境职业学校与山东省济南“齐鲁工业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环境职业学校还是一个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多次活动,以提高地区居民、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定期举办的讲座、研讨会、技术交流等活动。环境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是可持续环境的承诺者。环境职业学校将参与COP22的活动,主题聚焦环境的教育与发展。

国际生态发展联盟

“国际生态发展联盟”(“Ecological Development Union International”,EDUI)是促进生态发展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网络。来自于中国、泰国、德国、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600多位不同专业的人士,怀着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体现"益地友爱”的责任感,汇集生态创新智力、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联盟在中国作为环保部所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正式注册了“北京益地友爱国际环境技术研究院”的工作平台,多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机构、政府部门支持下,与亚洲教育论坛、中欧社会论坛、国际CSR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和盖娅培训机构等密切合作,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国际学术论坛,开展扶贫支教试点、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共建乡村图书馆,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宣传、科成果技术的推广工作、专业咨询与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成果,日益成为社会创新和生态创新的重要智库。 网站: www.green-edui.org 联系方式: edui.beijingoffice@qq.com

同一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