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瀚:欧洲不必太悲观,中国不要太乐观
张仁瀚:欧洲不必太悲观,中国不要太乐观
陈彦主席以及前面每一位专家的发言,我觉得非常的睿智。陈主席讲到回国后,听到大家对欧洲的议论,跟哪里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有很多是不了解情况的表达。也讲到中国大陆对美国的情况了解得多,对欧洲的情况了解得较少。
陈主席谈的看法,真实的反映了中欧间从民间到政府的认知关系,反映了从经济到社会形态,从世界全球化日趋发展以来两个不同地域交互认知出现的问题。我是中欧论坛的参与者,我在21世纪也有财经与社会评论专栏,一直关注欧洲以及中欧互动的情况。我发现,这次世界经济危机,早期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从2008年开始爆发,影响扩展到全球。而实际上欧洲的危机,尤其是欧债的危机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第二波,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重创世界经济包括欧洲经济后,到2011年的8月份由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影响到全球,加剧了欧债危机猛烈的爆发。金融方面,全球的股市从2011年的6至9月下跌得非常厉害,欧美和香港的股市都曾经一天暴跌近千点,欧洲陷于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受到重创。
我当时看到一种情况。我们国内不少评论者认为自己对欧洲的状况非常的了解,尤其是某些媒体评论版撰稿的“国际问题评论员”,不是提出帮助纾解欧、中在危机中出现困难的解决方法,而是情绪化地表露一种幸灾乐祸,对欧洲特别是对欧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欧元的作用都表示不屑的态度,他们在专栏中反反复复的讲到两个观点,在中国引起了很多民粹主义式的支持。
他们反复的提到:欧盟要解体,欧元要消失。这种观点尤其是在2011年到2012年的上半年,几乎是一种泛滥的情况。
当时我是非常不同意这一观点的,我在专栏中写了几篇关于欧盟发展与未来预期的评论,坚决批驳了上面那种鼓吹欧盟解体欧元消失的观点。当时的观点,我今天可以讲一讲。
欧盟的发展,是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通过建立“欧洲煤钢联盟”开启了欧洲法、德等二次大战中的敌对国家和解并且在国家战略资源上互通有无、互利合作的大门,消除了国家间争夺资源导致战争的危机源。到了六、七十年代发展成欧洲共同体,更多的国家加入其中,八、九十年代是欧共体转化为更紧密的欧洲经贸联盟,欧盟由此建立,2000年以后欧盟则进入欧元的启用和发展的时代。
从历史的比对来看,欧洲的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实际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长达五十多年维持持久的和平、赢得经济持续发展的奇迹。欧盟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欧洲和平发展经济繁荣保持了五、六十年相对比,同期中国的情况,我们都清楚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有三十年的发展,实际上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八十年代是思想解放的浪潮刚刚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初期,当时谈不上世界的竞争力,也谈不上今天的经济体系的实力状况。我们知道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共十四大后才逐步肯定要搞市场经济,肯定发展市场经济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随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200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搞市场经济的这段发展历程,从启动到现在基本也就二十年的发展时间。这与欧洲联盟长达五、六十年的和平与繁荣发展的持续,在时间历程上,还差得很远。
我的一个观点是,中国人对自己的成就不要太过于乐观、自傲和高亢。从历史的比对来说,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是经济衰落的周期比较长,和平发展与经济繁荣的时间比较短。
我们也要在发展的内涵上看欧中。欧洲联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近六十的发展历程显示出,欧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不同国家区域的经济、社会制度通过对于民主政制的共识、通过对于共享国家间主权利益的契约关系,使欧洲主要国家实现了大幅度减少国家区域主权壁垒与经济壁垒,以欧洲经济与政治融合迎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欧洲的联合从初期一批和平主义者提出了当时被认为可能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欧洲曾经敌对的国家通过契约关系实现国家主权的部分融合、经济与民族关系的高度融合,消除因争夺资源与“生存空间”而发生国家间战争的根源。其联合过程,经历了煤钢联盟、欧共体、欧盟到欧元区的发展阶段。到本世纪初欧洲联盟的“乌托邦”理想已经实现融入了欧洲27国的欧盟成功构建,以及欧元区的形成。其发展过程则保持了五十多年的欧洲和平与繁荣。
这是近代人类一次伟大的、成功的社会实践,我认为建立欧盟这一实践的历史意义不亚于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如果讲二十世纪人类有什么将“乌托邦”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实践,一个就是欧盟的实践,另一个是共产主义的实践,这两者都是欧洲对全人类的贡献,而两个“乌托邦”哪一个更加成功,目前还都没有到终结的阶段,还要看今后的发展。
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我的评论中谈到了这些观点。我当时发现,欧盟在2011年已经是欧债危机爆发非常厉害的时期。虽然我们批评欧盟发生这样深重的经济灾难,但是有一个铁的事实,当年构建欧盟形成了两个核心的第一个核心环,就是欧盟初始阶段的“煤钢联盟”的六个国家,所谓欧盟的“内核”:法、德、意、比、荷、卢,这六个国家的经济,除了意大利之外,其他几个国家的经济还是比较好且抗打击力强的。例如德国在金融危机过程中的表现,受到全世界的称赞。法国几乎是零增长,但基本上保持了社会架构的稳定,虽然有很多的示威,但是没有出现希腊的问题。欧盟“内核”的国家中,除了意大利之外,其他几个构建国社会与经济状况都是比较良好的。
出现大问题的是“外核”即处于欧盟第二核心环的国家,主要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加入欧盟的国家,包括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这批欧盟“外核”国家是这次欧盟危机的主要肇事国,欧洲危机主要发生国。而欧盟“内核”国家出现严重国家债务危机的只有一个意大利。处于欧盟“外核”之外的欧盟第三环国家,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终结后加入欧盟的国家,包括东欧搞市场经济和民主政制的一批国家提出并且加入了欧盟,他们的情况目前也是相对好一些。
因此欧债发生后,欧洲国家并不是一团漆黑。我认为解决两个核心中的第二核心圈即“外核”国家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欧洲危机大部分的问题。欧盟会解体吗?在欧洲危机最剧烈的时候都没有解体,预计明年欧盟开始进入复苏阶段,欧盟不会解体而且会接续发展。
两年前国内大部分的评论都认为欧元要消失。实际上欧元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表现得有波动但比较坚挺。欧元对美金几年来稳定在1.2到1.35之间,有的时候还是比较高的,到了今天,欧元的稳定状态是比较好的。经济上的反映,最近欧洲的股市表现得比较好,包括希腊的股市,到今年表现之良好,远远超出中国的股市。这反映解决欧洲危机已经见到曙光。我认为从历史的比对和内涵的比对来说,欧洲并不是一团漆黑。
谈谈中欧今后发展是否会有交融借鉴的可能性。去年中国“两会”前后,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智库合作完成的一份有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后续状态提出了分析和忠告:中国从2005年到2020阶段经济发展将会减速。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按照我的估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可能会以每年0.2的态势减速,近3年我们经济增速从双位的发展速度下降到9%、8%,今年可能是7.5%到8%之间。而中国经济现在到2020年间的年均增速可能会逐步下降到4.5%到5%之间。到那个时候,中国和欧洲乃至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关系,经济关系也好,政治关系也好,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欧洲现在近乎于零增长,美国虽然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但是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预测是2.3%、明年将是3%,欧美今后若干年将处在恢复发展阶段。如果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降到4.5%到5%,我们的中国梦就没有那么乐观,加上我们的经济是否有水分的问题,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觉得对于中欧今后发展的趋向,欧洲不必太悲观,中国不要太乐观。这是我的观点。
我们看到了欧洲这几年的社会危机,到是要警惕我们自己的社会危机,我们看到欧洲的经济危机,也要警惕自己的经济危机。以上是我的看法和观点。
(这是作者6月11日在中国广州南方传媒集团奥一网“中欧社会论坛•中国直播室”,与中欧社会论坛陈彦主席互动访谈上的发言)
同一专栏
- 《蓝狮子经理人》:陈彦:我还是个读书人
- 于硕访谈莫兰:大道无门,千差有路——欧洲必须大转型
- 于硕访谈蔚五海:欧罗危机是存在危机
- 于硕访谈蔚五海:面临法西斯威胁的欧洲出路何在?
- 于硕访谈迪金森、张万亭:面对危机,欧洲“奇人”和“铁嘴”豁达的人类觉悟
- 于硕:中法建交:文化情结与“中国梦”
- 于硕:临界地带的《天性的力量》
- 于硕:生態時代零年
- 保羅·張萬亭:溫家寶十年受到掣肘,中歐應相互信任
- 卡蓝默:地区:为过渡所必要的决裂
- 卡蓝默:对国际气候大会(COP21)的四点建议
- 对话陈彦:法国到了世俗社会宽容宗教的时候
- 对话陈彦:犬儒思潮也有抗命精神的一面
- 欧盟为什么应获诺贝尔和平奖?
- 赖丹妮:“对话”在中欧公益事业中的体现及其运营模式
- 陈彦做客“中欧社会论坛•中国直播室”,谈欧洲危机与中国转型
- 陈彦做客蓟门决策论坛,主讲欧洲危机与中国转型
- 陈彦:气候变化考验人类集体意志
- 陈越光:面对另一种全球化——以社会参与扩展公民权利,以伦理责任补充公民自由
- 气候变化系列
- 反思发展系列
- 欧洲危机与中国转型系列
- 思享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