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狮子经理人》:陈彦:我还是个读书人
《蓝狮子经理人》八月刊专访陈彦:
★栏目
Ending page
★大标
我还是个读书人
★人物介绍
陈彦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欧洲华人学会秘书长,法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执教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巴黎东方语言文明学院、巴黎第七大学。著有《中国之觉醒》(法文)、《民主与乌托邦》(中文)等书。
★正文
自上世纪80年代赴法留学,陈彦离开中国已近30年。这位80年代的索邦大学历史学博士,从不掩饰欧洲对他的吸引。这些吸引化为文字,或引介学界新知,或探寻历史幽林,或以小见大剖析当今政治社会现象,陆续传回中国。
身在欧洲,陈彦常常被人问及:“一个中国知识人,为何对欧洲如此热衷?”陈彦的回答是,“越是心忧中国,越需要了解欧洲;越是了解欧洲,越能够感悟中国。”在最近出版的论文集《民主与乌托邦》中,他这样写道,“与其说常年对欧洲的实地观察推动着我的读书和写作,不如说是中国、欧洲两地交互映衬与换位思考牵引着我的求索与研究。”
兴许是受到法国知识界积极入世的影响,陈彦的求索与研究渐渐走出书斋。2002年,身为欧洲华人学会秘书长,陈彦提议走出华人小圈子,邀请欧洲人参与学会关于中国话题的讨论。2005年,历时两年的筹备,他发起并创办中欧社会论坛。
论坛申请到欧洲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的资助,并成功邀请到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法国前总理罗卡尔(M. Michel ROCARD)以及欧洲运动组织荣誉主席贝尔图(M. Georges BERTHOIN)等重磅级人物,组成创始人团队。“只要是有价值的事,理念得到认同,就会有人支持。”谈起论坛的筹备,陈彦轻描淡写。他顺带提到的是,自己以法文著述的书著《中国之觉醒》,一直以来颇得法国前总理罗卡尔的推崇,因而,在得人引荐时,双方一拍即合。
以中欧交流为目的,陈彦试图打破各种边界,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有说话的渠道。“这个对话,是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不同于西方社会学中与“国家”对立的“社会”概念,陈彦强调,“我们的社会包含国家与政府。政府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专家、民间组织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角色代表各自的关切点发言,共同商讨解决之道。”
最近陈彦在忙的,是城镇化问题的对话。配合2012年5月中国与欧盟签订的中欧城镇化合作框架的协议,中欧社会论坛与发改委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合作,于今年3月底召开了“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来自中欧50余位政府高层官员、市长、城市专家、学者、民间组织代表和企业家,齐聚上海,就中欧城镇化所面对的问题、挑战及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一个读书人,从观念到行动,参与社会的力度越来越大。在被问及如今的身份时,陈彦说,“我还是个读书人。中国士大夫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了这么多书,总是想对社会有所回馈的。”
同一专栏
- 于硕访谈莫兰:大道无门,千差有路——欧洲必须大转型
- 于硕访谈蔚五海:欧罗危机是存在危机
- 于硕访谈蔚五海:面临法西斯威胁的欧洲出路何在?
- 于硕访谈迪金森、张万亭:面对危机,欧洲“奇人”和“铁嘴”豁达的人类觉悟
- 于硕:中法建交:文化情结与“中国梦”
- 于硕:临界地带的《天性的力量》
- 于硕:生態時代零年
- 保羅·張萬亭:溫家寶十年受到掣肘,中歐應相互信任
- 卡蓝默:地区:为过渡所必要的决裂
- 卡蓝默:对国际气候大会(COP21)的四点建议
- 对话陈彦:法国到了世俗社会宽容宗教的时候
- 对话陈彦:犬儒思潮也有抗命精神的一面
- 张仁瀚:欧洲不必太悲观,中国不要太乐观
- 欧盟为什么应获诺贝尔和平奖?
- 赖丹妮:“对话”在中欧公益事业中的体现及其运营模式
- 陈彦做客“中欧社会论坛•中国直播室”,谈欧洲危机与中国转型
- 陈彦做客蓟门决策论坛,主讲欧洲危机与中国转型
- 陈彦:气候变化考验人类集体意志
- 陈越光:面对另一种全球化——以社会参与扩展公民权利,以伦理责任补充公民自由
- 气候变化系列
- 反思发展系列
- 欧洲危机与中国转型系列
- 思享荟萃